2023年首现基金发行失败!
2023年开年以来,A股强势反转。但基金发行并没有这么顺利,也出现了首例无法成立的基金。
(资料图片)
与此同时,一月刚刚过半,已有27只(A/C份额分开计算)“迷你基”遭遇清盘,黯然离场。
对于这一时点基金发行失败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产品的发行销售不仅直接受当期市场容量的制约,更是取决于市场对产品未来收益预期的判定。而这个判定并不直接挂钩当期或者前期市场表现,而是基于即期市场对金融产品核心标的未来的收益预期。由于去年市场的震荡,投资者避险情绪还没有完全消退,还处于观望状态。
新年发行首现失败
1月14日,中信建投基金发布公告称,中信建投均衡成长于2022年4月14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准予注册的批复,截至2023年1月12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该基金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中信建投均衡成长为2023年第一只宣告无法成立的公募基金,该基金为混合型基金,基金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60%-95%。
中信建投均衡成长的基金合同中指出基金备案的条件为,自基金份额发售之日起3个月内,在基金募集份额总额不少于2亿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且基金认购人数不少于200人。
2023年以来A股强势反转,截至1月16日,上证指数上涨4.48%。为何在这个时间点还面临基金保成立的压力,发行失败到底是何原因?
“公募基金产品线发行失败的核心要素不是即期市场表现,而是未来市场预期。理论上,金融产品发行是供给侧与需求侧完美契合的产物。实操中,基金产品的发行销售不仅直接受当期市场容量的制约,更是取决于市场对产品未来收益预期的判定。而这个判定并不直接挂钩当期或者前期市场表现,而是基于即期市场对金融产品核心标的未来的收益预期。”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公募基金可以选择募集时间窗口或者选择延长募集期。所以,新年首只基金募集失败,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市场行情,还是要从自身的产品策略、风格、运作模式、营销手段、市场影响力、发行时间窗口选择等方面进行反思。
27只基金清盘
一月刚刚过半,不仅有基金发行失败,Choice数据显示还有27只(A/C份额分开计算)“迷你基”遭遇清盘,黯然离场。
1月16日当天,就有中金瑞祥灵活配置和浦银安盛中证高股息ETF联接进入清算程序。
中金基金于1月13日发布公告称,已经以通讯方式组织召开了中金瑞祥灵活配置基金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中金瑞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有关事项的议案》,该基金从2023年1月16日起进入清算程序。
中金瑞祥灵活配置于2018年11月份成立,进入清算程序前的基金规模不足2000万元。从收益率来看,2022年中金瑞祥灵活配置A类和C类基金净值分别下跌9.31%、9.43%,2021年基金净值分别下跌3.5%、3.6%。
此外,国都量化精选、九泰久稳灵活配置、中融量化精选(FOF)、建信中证沪港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ETF等多只基金在1月份无奈进入清算程序。
1月份,还出现了“短命基”,成立不满一年,就进入了清算程序。
申万菱信智量混合于2022年6月22日成立,不足7个月,该基金就于2022年1月15日合同终止并进入清算程序。
记者梳理发现,清盘的多为中小型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基金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因为基金市场结构性问题,广大中小型基金公司在本就极为严苛的环境下还要面临大公司的自保性策略,人力资源与品牌效力都相对弱势,其生存空间未来会更加承压。”陈佳表示,正是因为大中小型机构都共同面临着市场需求侧的高度负向预期,以及金融供给侧人力资源优化的大势,未来基金发行的实际难度并未随着宏观经济反弹与资本市场回暖而降低。
X 关闭
- 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