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2023: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好转,不容乐观

来源:永不出场的戈多    时间:2023-07-30 09:15:19

自媒体与主流媒体似乎活在两个完全的不同的世界。

自媒体说,高铁上的盒饭太贵了,为了省钱,居然一路饿到了火车到站;主流媒体却说,经济呈现出了复苏的新气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就有了一个问题:当宏大的叙事与个人的小确幸不一致时,我们如何判断?

自从出现了指鼠为鸭的事件后,我只选择后者,因为按照信息论的原理:通过一滴水可以看到尼加拉大瀑布的存在。

当然,这多少有点情绪化,真要判定经济的好坏,可以不看GDP,但是,有两个数据一定要看。

第一个数据:还是房地产,要看房子的销量

为什么是要看房子?难道不应该看GDP增速吗?房地产不好,中国经济也好不了吗?

GDP的是生产总量,是供应端。在一个打着计划经济印迹的经济体制下,政策有力量定义供应端,就像当年的大炼钢铁,说计划多吨,那就不仅仅是一个劳动过程了,那干的是信仰,一定能实现。GDP也一样,完全可以“计划”,加大投资力度和政府财政赤字就行了。

但是,正如哈耶克所认为的,计划之手可以定义供应端,定义不了需求端。

房子的销量反映的是需求端,房子也是中国经济中权重最大的消费,如果房子销量上不去,需求端无论如何也不会太好。你去看消费指数同比增长了个零点几,没多大意义。儿子在长大,父母在变老,微增长就已经是退步了。

林毅夫是为政策而生的学者,他也一直站在政策的立场上,强调投资拉动经济,坚定地反对消费拉动经济。

林先生认为,没有投资,发展生产力,又哪来的收入与消费?他甚至认为鼓吹消费型经济的学者不怀好意。

这就有点太政治了。

其实,经济的问题不能这么谈,一切经济问题的落脚点都是平衡;我们完全可以反过来说,你投资了一套又一套的房子,如果没有需求,没有人买,就会出现资本的异质化,这钱就白花了,流转不回来了,这不是在创造生产力,是在制造金融危机。

现在的局面是楼市的确出问题了,而且是大问题。

楼市出了什么问题?

是人所皆知的问题,卖不动了。2021年房子的销售面积为18亿平方米,2022年大幅下滑到13亿平方米,少了5亿平,今年一半的时间过去了,销量继续下滑,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措施,销量将封死在10亿平方米以内,那么,请问,还要继续投资,投资能拉动房地产吗?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当下整体生产过剩的整体经济。

房子销量上不来,经济一定不理想吗?

一定的,大量的房企收不回资金,失去了流动性,房地产行业就只能趴在地板上反复摩擦了,这将意味着一条长长的产业链处于滞长的周期;关系到了四千万人的就业与收入水平,对GDP直接与间接的影响,按孟晓苏的说法,高达20%;对经济复苏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它抽干了老百姓的流动性,消费当然刺激不起来。可以说,没有哪一个行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能如此之大,看楼市风云,比看GDP数据更真切。

更深刻的影响是土地财政。

地方通过卖地,收取巨额土地出让金,这一部分要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0%以上,而且量级巨大,每年在8万亿左右,没有任何行业能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内能替换它,就算开征收房地税也替换不了。

楼市沉寂,财政没钱花,还谈什么经济好不好?

更何况,销量的背后,反映的也是民生,是老百姓的生活,销量上不去,说明老百姓的收入不给力,那经济又能好到哪去?

下半年房子销量能上去吗?

不太可能,看棚改怎么改吧!

第二个数据:看就业

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从来也没感觉到。GDP翻了N倍,股指却一直在可控的范围,从来也不会野蛮扩张。

真正的晴雨表是就业。

谁是就业的关键?

当然是民企,民企支持了85%的就业,国企7%,外企曾经高达9.1%,2019年降到了5.4%,外资在撤出中国市场,一个富士康就要减少一百万的就业,影响的范围也更大,总之,外企不能太指望;现在鼓励国企扩大招工,这说明就业的形势不太乐观。一季度青年失业率为20.8%,创了新高,灵活就业人口到是增加了,从2个亿突然增加到了2.9亿人;这是好消息还是不好的消息?二季度再创新高,为21.4%,接下来是一轮浩浩荡荡的大学生队伍要下来了,未雨绸缪吧。

就业的压力很大,而民企是不是真的在复苏?现在下结论还早。

我们说经济总体上在复苏,这将是一个慢复苏,是不是真的复苏了,别看GDP了,看失业率指标吧,就业上去了,那一定是好。

一是房子销量,二是就业,从这两个数据看,年内经济会好吗?

希望在民企,民企的希望在政策。

降雨实况:截至7时,北京最大降雨点位已下75.1毫米
<< 上一篇
最后一页
下一篇 >>

X 关闭

  • 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