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老城复兴又有新规划:城三区共建明清古城,共同打造大西安古都文化核心承载地
西安老城复兴又有新规划:城三区共建明清古城,共同打造大西安古都文化核心承载地
城三区保留着众多古城西安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却因城市老旧、人口外流等问题发展受限。
西安从2004年制定出台“皇城复兴计划”,老城区如何复兴一直是市民关心的问题,近日,城三区相继发布的国土空间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规划”)或许正在回答这个问题。
规划中明确,城三区将共建明清古城,共同打造绿色生态“老城区”、大西安古都文化核心承载地,并在停车、老旧小区改造、教育、医疗等方面进行提升。
(资料图)
01
规划中明确 人口减少已是趋势
根据三区规划中发布的数据,到2035年,各区人口都将有所减少。
2020年碑林区常住人口75.68万人,2035年将减少至70万人。
新城区2020年常住人口61.79万人,到2035年,人口总规模预计减少至57万人。其中新城自管区44.02万人,曲江大明宫遗址保护区12.51万人,浐灞生态区0.47万人。
2020年莲湖区常住人口数量为101.9万人,到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95万,城镇化率继续保持100%。
莲湖区在规划中表示,部分工业及产业的外迁,人随产业走,人口数量下滑是必然趋势,将有序调整人口空间布局,持续优化人口结构。
百理君注意到,有媒体曾报道,自2004年“皇城复兴计划”制定出台后,城墙内用地基本限于商用,住宅用地等被排除,老城内的更新改造越来越难以实现投资收益和资金回笼,更新难以为继。同时,老城内发展空间相对不足,改造成本较高,城内主力企业龙头企业陆续外迁,老城商贸中心不再有优势,城墙内就业机会不断减少、人居条件逐步下降,尤其是高净值人群持续外流,城内居住人群老龄化比例不断升高,流动人口和低收入群体比例不断上升。
“城市老旧化、产业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是目前西安老城呈现出的几个突出问题。”在今年的陕西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西安市新城区副区长李枫艳如是说。
李枫艳建议,应由省政府牵头制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历史文化名城方案》,统筹考虑历史、文化与发展现状,合理规划建设发展内容;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发展更新“专家库”,精准把握西安老城发展规律,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集聚力和辐射力。同时,应统筹出台古城保护政策措施,更多关注老城发展复兴需求,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此外,在老城规划发展中应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营造最佳宜居发展环境。
02
交通同网、产业同链、生态同治、民生同保
根据《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西安的城市性质为陕西省省会、辐射西北的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与现代产业名城、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中华文明传承标识地。
此次发布的规划中,三区也明确了各自的规划愿景与战略定位。
碑林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示范区
新城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核心承载区
莲湖区: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城区
无一例外,三区均提到“核心”一词,足以体现城三区的重要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碑林、新城、莲湖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均提到协同互动发展,涉及到古城保护、文旅发展、绿色生态等多个方面。
新城区与莲湖区明确表示,将共同打造大西安古都文化核心承载地。
莲湖区提到,加强与碑林区、新城区的互动发展,在古城格局保护、空间建设与管控等方面统筹协调,突出各自文化特色的同时三区共建明清古城,共同打造大西安古都文化核心承载地。
碑林区则具体为“四同”发展:
交通同网:发挥老城主干道优势,打造中心城区门户形成“一横三纵”骨架路网体系。
产业同链:发挥老城区产业链条优势,协同莲湖、新城、雁塔等周边老城区,创新商贸、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科研文教产业体系,统筹共同产业资源,打造老城区商务服务中心。
生态同治:以城市结构性绿地为主线,增强线型绿地延续性。增补绿化节点,协同莲湖、新城形成绿色生态“老城区”。
民生同保:推进公共资源一体化整合,提升区域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实现民生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如何打造大西安古都文化核心承载地,城三区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碑林区提出,将以用促保,传承历史文化,建立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街巷道路——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内的全要素历史文化保护体系。通过文化传承、特色引领,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构建“二轴二廊四区多节点”的总体风貌。
新城区提出将依托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近现代工业文化资源,以特色文旅、文化创意为主要标志,结合文化展示等多种功能,形成魅力城区。
莲湖区提出,将形成以“汉唐文化(含丝路文化)和明清文化”为主导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地方文化等并存的丰富文化内涵,与城市形象充分结合的风貌特征。
03
进行城市更新、优化增加公共停车位
作为老城区,三区均存在用地紧张,基础设施老旧落后的问题。
对此,新城区与莲湖区在城市更新、城市用地方面都给出了具体规划。
莲湖区将低效用地进行分类,分为低效产业用地、低效商业用地、低效居住用地、低效公服用地、空闲地、插花地等类别,并针对性制定了不同的设施优化完善方案。同时加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从拆除到改造,丰富城市更新模式,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整体以建筑改造、景观提升、公服设施完善为主。
新城区提出盘活利用“城镇低效用地、闲置土地”,活化存量空间,合理确定更新方式,制定了功能置换、提升改造、拆除重建三种方案,分类施策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停车方面,三区均明确将优化增加公共停车位供给。
碑林区交通规划中,将优化干路网,完善支路网,逐步打通断头路;重视交通组织,通过区域交通循环,提升路网整体效能;还将增加公共停车位供给。
新城区将围绕国铁西安站打造集国铁、市域郊铁路、地铁、公交、长途、出租、社会车辆等多方式为一体的立体化综合枢纽。还将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优化增补公共交通场站及社会公共停车场。
莲湖区提出构建绿色高效的综合交通系统。在地铁方面,莲湖区将规划行程1号线、2号线、5号线、6号线、8号线、7号线、11号线、18号线、20号线等层次多样的轨道交通体系。在停车方面,除满足基本停车需求,还将建立以建筑物配建为主、社会公共停车场为辅、路侧停车作为补充的停车供应结构。
04
构建15分钟社区服务圈
全方位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三区还致力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优化老城区人居环境,都提出要构建15分钟社区服务圈。
碑林区提出打造区级设施—15分钟生活圈-10分钟生活圈-5分钟生活圈四级设施配置体系。新城区规划新城行政辖区共划定9个十五分钟生活圈,17个十分钟生活圈。莲湖区将构建包含基本公共服务、包容开放空间、便捷交通体系在内的具有典型人居空间属性的15分钟生活圈。
教育、文化、养老、医疗等方面,碑林区提出增加中小学学位数超过2000个,社区体育设施、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就医点步行15分钟覆盖率超过90%,增加养老床位数500张以上,同时营造小型公园,形成易于市民日常休闲使用的景观节点。
新城区提出,要改善现状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全学龄阶段教育全覆盖;到2035年人均公共体育用地达到0.4平方米,人均养老设施用地达到0.15平方米;公园绿地10分钟步行覆盖率100%。
莲湖区将顺应老龄化、少子化的发展趋势,建设儿童、老年友好型城区。完善养老机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完善幼儿园、小学、中学的空间布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空间布局。
编辑:五月的光
X 关闭
- 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