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集团再闯港交所 深陷扩张与亏损怪圈
2021年11月4日,KK集团首次赴港递交上市申请,但等了半年却等来“失效”结果。今年1月20日,KK集团二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冲击港股“潮流零售第一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KK集团旗下共有四个品牌,分别为精品集合店KKV、KK馆,美妆集合店THE COLORIST调色师,潮玩集合店X11。
目前KK集团重点发力的品牌是KKV与THE COLORIST,超大购物空间与超高拍照背景墙,受到不少年轻人追捧。
此次再次冲击港交所,KK集团表示,募资将主要用于门店网络的扩张、供应链优化和零售基础设施建设。
不过,KK集团的业务模式也在市场上存在一定争议。招股书显示,极速扩张之下,KK集团近四年累计亏损超6亿,负债总额更是连年攀升。
陷入扩张与亏损怪圈之中的KK集团,此时IPO究竟能否有结果?
(一)
极速扩张的KK集团
KK集团创始人为80后吴悦宁,从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进入了IT行业。
2014年,并未接触过零售业的吴悦宁在东莞创办了一家进口商品集合店KK馆,主要经营零售美妆、零食、个护等进口快消品。
2015年,KK馆在原有基础上升级成集餐饮、咖啡、书吧等多业态于一体的2.0版本,同时开始大力拓展SKU(库存保有单位)、升级店面。
2019年,KK集团开始尝试美妆赛道,推出THE COLORIST门店,同时又推出了更多元的零售品牌KKV。
其中,美妆品牌THE COLORIST以及KKV都受到市场较多关注,KK集团也围绕这两个品牌进行了快速扩店。
为什么THE COLORIST与KKV能受到市场关注?
分开来看,THE COLORIST的特点在于店面新颖,比如店面独特的美妆蛋彩虹墙设计成功吸引不少年轻消费群体。招股书显示,门店主要提供国内和进口的大众和轻奢化妆品品牌,涵盖七个品类超过2600个SKU。
KKV的特点在于“够大”。招股书显示,品牌有超过20000个SKU,涵盖食品、日用品、化妆品、护肤品及潮玩等各种核心生活用品类别;面积从300平方米到3500平方米不等。
宽敞的门店面积、丰富的SKU、别致的装修风格,再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产生裂变式传播,因此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前去打卡、购物。
从门店扩张速度来看,2019年KK集团门店总数量为211家,2020年增至556家,2021年增至721家,截至2022年10月31日总门店数量为701家。在增速最快的2020年,KK集团每天都约有一家成功留存下来的门店诞生。
KKV和THE COLORIST依旧是KK集团目前主要的发力方向。
截至2022年10月末,KKV、THE COLORIST、X11和KK馆,分别拥有383家、207家、50家、67家门店,覆盖中国31个省区市及印度尼西亚的13个城市。
↑来源:招股书
与此同时,对于接下来的门店扩张计划,KK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2023年计划新增270家门店,其中包括约200家KKV门店、40家THE COLORIST门店和30家X11门店。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其截至2022年10月末的门店数量相比2021年有所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加盟商数量的减少,而KK集团“接手”了大部分加盟商门店,因此其自有门店依然保持较高增速。
招股书显示,2021年,KK集团的加盟店缩减至357家,2022年前10个月,加盟店数量更是缩减至145家,减少了212家。同期,自营门店从364家增加至556家,新增了192家。
↑来源:招股书红星资本局
总的来说,KK集团紧盯年轻消费群体,吸引年轻人注意力后开始快速跑马圈地。但由于行业门槛并不高,再加上如今加盟商纷纷“撤离”,这会否为企业后续发展埋下隐患?
(二)
深陷亏损怪圈
从营收来看,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及2022年前10个月,KK集团的收入分别为4.64亿元、16.46亿元、35.24亿元、30.67亿元。收入增速有所下滑,2022年前10个月,同比增长仅1.6%。
从四个细分品牌来看,2022年前10个月,KKV、THE COLORIST、KK馆和X11分别为KK集团贡献了65.3%、17.3%、4.1%和7.0%的营收。而四个品牌中,除了KKV外,其余三个品牌发展现状都不容乐观。
↑来源:招股书
首先是THE COLORIST,招股书显示,其2022年前10个月实现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下滑,对总营收的贡献也明显下降。
此外,从THE COLORIST的开店速度快,关店速度也快。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前十个月,KK集团分别开设了223家、63家、7家新COLORIST门店;然而,2021年和2022年前10个月,关店数量分别高达44家及45家,两年关店数量占2020年新开门店的40%。
↑来源:招股书
招股书称,这些THE COLORIST门店关闭,是因未能达成业绩目标。这或许也表示,KK集团快速扩张的策略在美妆领域并不算顺利。
其次,KK馆业务同样并不景气,招股书显示,其营收从2021年的3.57亿元一路下降至2022年前10个月的1.26亿元。
X11是KK集团2020年推出的新潮流零售品牌,或许是吸取了THE COLORIST扩张受挫的教训,截至2022年10月,X11门店只开了50家,占比较小。
亏损方面,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2021年及2022年前10个月,KK集团录得经营亏损8860万元、1.425亿元、2.375亿元及1.596亿元。可以看出,报告期内,KK集团经营亏损持续扩大,累计亏损超6亿元。
此外,KK集团的资产负债表也正在持续恶化。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及2022年前10个月,KK集团的负债净额分别为7.12亿元、27.10亿元、81.72亿元及81.53亿元。截至2022年前10个月,KK集团的负债总额为138.10亿元。
↑来源:招股书
相较于负债,KK集团的账上现金同样捉襟见肘。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0月31日,KK集团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分别为2.33亿元、1.68亿元、4.66亿元、4.63亿元。
按照过往几年的经营现金净流出速度,KK集团融资或已迫在眉睫,否则可能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三)
潮流零售的不易
KK集团所做的潮流零售生意,模式存疑,行业竞争也异常激烈。
首先从成本角度看,据KK集团招股书,截至2022年10月,其门店销售商品接近90%来自第三方品牌。这就意味着KK集团对于大部分商品并没有绝对的产品定价权与采购成本的控制权,使得大多数产品毛利率较低。
↑来源:招股书
另外,由于KK集团旗下门店面积偏大,SKU数量偏多,这就意味着除了需要支付更多租金费用外,企业对于库存与管理经营的成本支出也较高。
其次,从复购率看,KK集团搭上了新零售的快车,通过迎合年轻群体的偏好,吸引了消费者注意力与资本注意力。但正因如此,KK集团旗下门店,都难免被贴上“网红”标签。这个标签或许有助于品牌迅速走红,但是新鲜感过去之后,KK集团还需要思考,靠什么来留住消费者。
这些都是看似火热的KK集团,不得不面对的难解问题。毕竟线下实体店之路并不好走,而KK集团在渠道以及定位上都不易于控制成本,复购率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最后,从市场竞争角度看,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GMV(商品交易总额)计,2021年国内潮流零售市场CR5(业务规模前五名)约为14.9%,KK集团市占率约为1.8%,很明显KK集团并未占据市场优势地位。
↑来源:招股书
KK集团的一大竞争对手是坐拥超5000家门店的名创优品(MNSO.US),但名创优品的成本控制要优于KK集团,在迅速扩张下逐渐形成规模效应。
小结
即将上市的KK集团将走向何方?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或许应该看到,KK集团近年来不断增长的营收背后,已经出现极速扩张的不良反应。
X 关闭
- 太阳能